望正资产 || 月度观点202503
2025-04-02
3月份沪深300微跌0.07%,创业板指下跌3.01%,上证指数下跌0.40%,万得全A下跌0.4%,恒生指数上涨0.78%,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11%。三月行情呈现“前涨后跌”格局,上半月受两会政策预期提振,下半月因外部扰动(如美国关税政策)及财报季临近,风险偏好回落。申万一级行业涨跌互现,涨幅居前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家电、煤炭、银行等,跌幅居前的行业包括计算机、房地产、电子、通信等。相较2月底,组合仓位水平变化不大,维持高仓位运行,增配了传媒互联网、可选消费,减配了电子。
3月国际金融市场继续呈现高波动状态。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供应链定价,叠加通胀黏性及滞胀预期升温,美股科技股领跌,美股7巨头指数月度跌幅10.16%。投资者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即将在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公布的对等关税和行业特定关税实施细节。
国内方面,3月制造业PMI升至50.5,连续两月站上扩张区间,生产指数升至52.6(环比+0.1%),新订单指数51.8(环比+0.7%)。1-3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金额7333亿元,同比降低5.9%,降幅较2月扩大4.7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面积一季度累计同比增22%,主要受益于政策优化(如限购松绑)及适销楼盘入市。二三线城市则分化显著。二手房方面,30个核心城市1-3月成交面积累计同比增长20%以上,成交表现优于新房,但成交价仍有所承压,呈现以价换量局面。
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财政赤字率按4%安排(2024年为3%)。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投向为两重两新项目,国有大行注资特别国债(5000亿元,增发预案已经公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重点支持区域重大战略、新质生产力发展。货币政策上,2025年“择机降准降息”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核心抓手,其落地节奏将取决于内外部经济“压力测试”结果,政策效果需与财政扩张、产业升级形成合力,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多重目标。
总体来看,政策层面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提升到相当高的位置,增量的财政政策大概率能够适时推出,叠加中游制造业一系列反内卷的供给侧改革措施,通缩螺旋有望被打破。国产AI大模型和机器人的崛起,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心针,也推动了相关经济部门资本开支的重启。多重因素的作用下,A股盈利和估值的压制因素有望解除。产业层面,电动汽车、半导体、创新药等行业维持高景气度,智能驾驶、AI终端、机器人等产业处于爆发前夜,未来产业趋势明确。
自2024年9月底以来,市场对中国资产较为悲观的估值定价体系得到一定修复。春节后,国内科技行业的突破性进展带动科技核心资产的一轮明显上涨,但近期随着关税风暴中全球De-risk进程又有所调整。通过与2023-2024年美国M7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核心科技资产估值重估的进程刚到一半,AI对广告和云计算收入的拉动2025年已经开始逐步体现,同时盈利在宏观触底后仍有上调潜力。在当前一个合理偏低的估值、优质的竞争格局和股东回报、有潜力的盈利增长下,我们可以预期一个较为合理的回报率。而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跃迁往往是非线性的。坚守产业趋势,期待下一个起爆点的到来(AI agent,AI 终端,AGI乃至具身智能),我们认为是非常划算的。
对于组合的构建,仍然维持此前核心(科技蓝筹)+卫星(创新成长)的布局思路。第一是坚持以企业经营质量为纲,自下而上持有一些明显低估的优质公司,主要分布在互联网、电子等行业。第二是高赔率的创新成长方向,随着相关产业越过0-1的拐点,产品和商业模式开始成熟,收入利润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我们重点关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 终端及应用等领域的布局机会。当前市场拐点已经确立,中长期空间可期,但过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本文系望正资产原创,望正资产合法拥有著作权及相关权利。未经望正资产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链接、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推送涵盖内容仅供对投资风险具有充分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参考。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